最近,江西瑞金市的朋友们可能都在讨论一件事,那就是从2025年8月1号开始,在路边划线的停车位停车,就要开始收费了。
这事儿听起来挺新鲜,叫“智慧停车收费管理”,说白了,就是你把车停在路边的指定车位里,系统就开始自动计时计费。
价格听上去好像也不算太离谱,一个小时两块钱,一天下来最多也就收你16块钱,晚上停车还不要钱。
这个消息一出来,大伙儿的看法就不太一样了,有的人觉得挺好,能治治那些把马路当成自家停车场,一停就是十天半个月的“僵尸车”;但更多的人心里在打鼓,这马路是大家的,凭什么停个车就要交钱?
这钱交出去,到底值不值,又用到了哪里去?
这事儿牵动着每个有车家庭的神经,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,好好聊聊这路边停车收费的里里外外。
首先得说说,为啥好端端的要搞这个收费呢?
其实,这也不是哪个领导一拍脑袋想出来要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。
大家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,现在城里的车是不是越来越多了?
特别是市中心、老城区这些地方,路本来就窄,想找个停车位比登天还难。
你开着车在街上转悠,一圈,两圈,三圈,油钱花了不少,时间也耽误了,就是找不到一个空地方。
可你再仔细看看路两边,停得满满当当的车里,有不少车身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,一看就是好久没动过了。
这些车主把公共道路当成了免费的长期停车场,自己是方便了,可真正需要临时停一下办个事,比如去银行、去医院、或者接送孩子的人,却急得团团转。
这种情况一多,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就下来了,道路也变得更拥堵。
所以,“智慧停车”这个办法就出来了。
它的核心目的,不是为了收钱而收钱,而是想用一个经济上的小手段,来让这些公共停车位“流动”起来。
你想啊,一个车位如果免费,那谁先占到就是谁的,他可以一直停着。
可一旦开始收费,哪怕一小时就两块钱,车主心里就会盘算一下了:“我事儿办完了,再停下去就得花钱了,还是赶紧开走吧。”这样一来,他开走了,车位就空出来了,下一个急着办事的人就能停进来了。
这就叫提高了“周转率”。
瑞金这个方案里,一天16块钱封顶,意思就是,不鼓励你长时间占用,但万一你真有特殊情况需要停一天,也不会让你花个没完没了的钱,给你兜了个底。
晚上免费,更是考虑到了大多数居民下班回家停车的刚需,算是比较人性化的设计。
从这个角度看,这确实是解决“停车难”问题的一个思路,也是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尝试的管理办法。
但是,想法是好的,实际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文章里提到了瑞金的邻居,赣州市。
赣州搞这个智慧停车要早很多年,据说确实让市区的停车位好找了一些。
可老百姓的抱怨声也不小,主要集中在几个问题上:一是收费太贵,让大家觉得有点承受不起;二是管理跟不上,系统经常出错,有时候车都开走了还在计费,或者莫名其妙地多扣钱;三是服务不到位。
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,很多人心里不服气,宁愿冒着被贴条的风险,也不愿意主动去交这个钱,据说主动缴费的比例非常低。
这就引出了所有车主最关心,也是最核心的一个疑问:我交了钱,到底能得到什么?
赣州市民的那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:“我把车停在你的收费车位里,交了停车费,结果车被别人刮了,或者车里的东西丢了,你们管不管?”收费公司的回答很干脆:不管。
他们说收的是“停车管理费”和“公共资源占用费”,不是“车辆保管费”。
这话一说,大伙儿心里就更不舒服了。
在咱们普通人的观念里,我付了钱,你就得提供相应的服务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
现在你只管收钱,车出了事你两手一摊说不关你事,这不就成了只收费不服务了吗?
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法律概念上的区别,咱们得弄明白。
我们平时去那种有围墙、有栏杆、有保安巡逻的大型停车场,我们交的停车费里,就包含了“保管”的责任。
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,所以车辆在里面出了问题,他们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。
但是,路边的公共停车位不一样,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,收费公司不可能派人24小时站在每个车位旁边给你看着车。
如果要求他们承担保管责任,那他们的人力成本和保险成本会高得吓人,到时候停车费可能就不是一小时两块钱,没准得二十块钱了。
所以,我们交的这个路边停车费,买的到底是什么服务呢?
说白了,你是在为“在特定时间段内,合法使用这个公共空间”的权利付费。
这笔钱,理论上首先是用来维持这套“智慧停车”系统自身的运转,比如那些地磁感应器、摄像头的安装维护,后台软件的开发,还有巡查人员的工资等等。
其次,这笔钱是对你占用了稀缺的公共道路资源的一种补偿。
最理想的状态是,这笔钱收上去之后,由政府统一管理,最终再投入到城市的交通建设中去,比如用来修建立体停车场、增加更多的公共停车位、优化道路等等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要让这个好事真正办好,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地接受,光靠解释概念是没用的。
赣州的经验教训就摆在眼前,瑞金要想做好,必须得在几个关键地方下足功夫。
首先,收费标准一定要科学合理,要让大家觉得这个钱花得值。
16块钱一天在瑞金算不算贵,这需要有详细的数据和民意调查来支撑,不能是几个部门坐办公室里定下来的。
其次,技术必须过硬。
既然叫“智慧停车”,那就得真聪明,不能是“人工智障”,计费一定要准,缴费流程一定要方便快捷,不能三天两头出问题,消磨大家的耐心和信任。
最最重要的一点,也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,就是收上来的钱,必须是一本明白账。
这钱收了多少,用在了哪里,必须定期向全社会公开。
比如,今年全市总共收了多少停车费,其中多少钱用于设备维护,多少钱发了工资,剩下的钱上缴了市财政,财政又把这笔钱用在了哪个交通项目上,都得说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如果老百姓能看到,自己交的停车费,真的变成了家门口新修的停车场,变成了更通畅的马路,那么大家心里的那点不情愿,自然就会慢慢化解。
大家会觉得,自己花的钱,是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做贡献,而不是白白给了哪个公司。
这样一来,智慧停车才能真正从一个有争议的管理措施,变成一个政府、企业和市民三方共赢的好事。
上阳网-杠杆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-在线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