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,一张印着“资产管理牌照”的纸,被京东砸了30亿买下全国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信息显示,中信青岛资管66.67%股权以30.14亿元低价转让,接盘者正是京东。 这张“纸”凭什么值30亿? 因为它背后是超2万亿的个人不良贷款市场,而京东的野心,才刚刚浮出水面。
一、AMC牌照:巨头疯抢的“金融黄金”
全国59家地方AMC牌照,比钻石还稀缺。 2016年青岛AMC拿下全国首张市级牌照时,没人想到9年后它能卖到30亿天价。 监管层严控审批,新牌照几乎绝版,59这个数字三年没变过。 而个人不良贷款市场像滚雪球一样膨胀:2024年规模突破2.2万亿,每年还以10%的速度增长。 银行信用卡逾期、网贷坏账堆成山,传统AMC却束手无策 企业不良资产可以打包谈判,但分散在全国的几百万笔个人小额贷款,靠人力催收连成本都覆盖不了。
京东看中的正是这个痛点。 拿下AMC牌照,等于拿到合法处置银行“烂账”的通行证。 更关键的是,京东的科技基因能直接碾压传统玩家。 2019年京东数科副总裁沈建光就透露过秘密武器:用AI控制贷款风险,坏账率压到1%,比行业平均低4倍。
二、30亿收购背后的连环计
京东这30亿花得一点都不冲动。 翻开它的金融版图,你会发现这是一盘蓄谋已久的棋:2019年:京东科技入股北京资产管理公司,持股15%试水AMC;2025年5月:收购捷信消金拿下消费金融牌照,改名“天津京东消金”;2025年8月:30亿控股青岛AMC,完成关键拼图。
支付、消金、供应链金融、不良处置京东用6年时间集齐四张王牌。 而青岛AMC的价值远不止牌照本身。 它是全国首家市级AMC,资质覆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,连中信集团都曾为其站台。 交易完成后,京东持股66.67%,青岛国资委保留33.33%,既符合监管“一参一控”要求,又拿到绝对话语权。
但真正的大招藏在业务协同里。 京东计划主攻个贷不良市场,用科技重构整个链条。 2020年京东数科就试水过消费金融不良资产ABS发行,用实时舆情监控提升资产透明度。 现在有了AMC牌照,它能直接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包,再用AI催收模型精准榨取价值比如一个1万元的信用卡坏账,传统催收成本3000元只能收回4000元,京东的算法可能只花500元就收回7000元。
三、科技才是终极武器
阿里早就嗅到机会,但京东走了另一条路。 阿里用淘宝拍卖搭建资产处置平台,2024年平台债权交易额超千亿,但本质是“中介”银行把不良资产挂上去,阿里收撮合费。 而京东的AMC控股模式是亲自下场“炒菜”:低价收购资产包,用技术榨出利润。
举案例:2020年京东参与发行的消费金融不良ABS,底层是某网贷平台的散标逾期贷款。 京东通过用户画像筛出高还款意愿人群,对月收入5000元以上、曾有主动还款记录的用户优先催收,回收率比传统方式高23%。 现在这套系统将全面升级:区块链锁定债务凭证防篡改,大数据预测借款人发薪日提高催收成功率,AI语音机器人每天处理百万通电话。
业内人士算一笔账:传统AMC处置个贷不良,成本占回收金额的40%以上,而科技能把成本压到15%。 按2万亿市场算,这里藏着5000亿的效率红利。
四、京东VS阿里:金融暗战升级
两大巨头的战火早已烧到AMC战场:阿里:2012年首创网络司法拍卖,2019年控股江西瑞京AMC,用“流量+参股”轻模式跑马圈地;京东:2025年连落两子,先拿消金牌照再夺AMC牌照,走“重资产+自营”路线。阿里靠的是淘宝的国民级流量。 法院、银行把资产丢上阿里拍卖,8亿用户随时可能捡漏。 但京东押注的是技术穿透力控股青岛AMC后,它能把收购、处置、资金流转全流程塞进自家系统。 比如某城商行要出清10亿个贷坏账,京东可以当天报价收购,三天内AI完成资产分类,两周内启动定制化催收。
有消息称腾讯正在接触华南某AMC牌照,可能复制京东路径。 毕竟这块蛋糕太大,谁都不想缺席。
上阳网-杠杆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知识网推荐-在线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